典型病例 | 脊柱矯形
來源:
發(fā)布日期:2020-05-26
閱讀量:2590次
59歲的王大伯,多年前被確診為“強直性脊柱炎”。3年前,開始出現胸腰部后凸畸形,雙肩不等高,曾在多家醫(yī)院就診,采取保守治療后癥狀不見好轉。
近1年來,王大伯后凸畸形逐漸加重,經人介紹,來到了省級知名骨科專家、邦爾骨科集團首席專家、嘉興邦爾骨科醫(yī)院院長趙凱教授的專家門診,診斷為“胸腰椎側后凸畸形、強直性脊柱炎”。
趙凱教授帶領脊柱外科團隊為其進行了“后路腰1、3椎體PSO截骨矯形+釘棒系統(tǒng)內固定術”。術后王大伯身體恢復直立,行走自如,對手術效果非常滿意。
手術集中運用了一系列目前脊柱外科省內領先的技術手段,包括3D打印技術,全市唯一的超聲切骨系統(tǒng),省內先進的術中神經監(jiān)護報警系統(tǒng),全方位、多角度的保證病人的安全和手術的高效。
術前術后對比圖
術后復查
73歲的李奶奶,早在5年前,開始出現腰背部酸痛不適,勞累后疼痛還會加重。近3年來,腰痛不斷加重,逐漸出現駝背癥狀,行走蹣跚且無法直視前方。
李奶奶來到省級知名骨科專家、邦爾骨科集團首席專家、嘉興邦爾骨科醫(yī)院院長趙凱教授的專家門診,診斷為“退行性胸腰椎后凸畸形、骨質疏松癥”,并進行了“后路腰2椎體PSO截骨+胸12/腰1椎體SPO截骨矯形+釘棒系統(tǒng)內固定術”。
手術集中運用3D打印技術、超聲切骨系統(tǒng)、術中神經監(jiān)護報警系統(tǒng)等技術手段。
術后第12天,李奶奶已經可以在支具的保護下下地行走,背部的后凸畸形明顯改善。
術前術后對比圖
16歲的小蓉家在云南,10個月之前診斷出患有“脊柱側彎”。幾經輾轉,經人介紹,小蓉來到了省級知名骨科專家、邦爾骨科集團首席專家、嘉興邦爾骨科醫(yī)院院長趙凱教授的專家門診。
經過檢查,小蓉的脊柱側彎屬于“青少年特發(fā)性脊柱側彎”,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高的發(fā)育,小蓉的脊柱側彎度會不斷擴大,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十分必要。
趙凱教授帶領脊柱外科團隊為小蓉進行了“脊柱側彎后路矯形術”,術后在脊柱外科副主任朱科林醫(yī)生和康復醫(yī)師共同的努力下,小蓉側彎的脊柱得到了良好的矯正,手術效果立竿見影。
術前術后對比圖
術前X線片
術后X線片
術前術后對比(動態(tài))圖